凝心聚力,全员联动| 航空航天学院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用心护航助力毕业生走稳就业路

发布时间:2022-07-19 浏览次数:50


凝心聚力,全员联动| 航空航天学院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用心护航助力毕业生走稳就业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厦门大学提出的关于做好2022年稳就业、促就业的有关要求,航空航天学院积极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书记院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坚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就业育人等原则,扩展优质就业渠道,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积极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努力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力争“两个预期”,持续拓展就业渠道深挖就业岗位

学院立足工作实际,制定“两个预期”目标:力争与走访企业达成深层次人力资源合作,在毕业生输送方面实现“量”的突破,在毕业生就业岗位方面实现“质”的提升,重点推进“总部就业”、“核心岗位就业”,持续推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为实现“两个预期”目标,学院党政领导全员参与“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主动走进行业、走进企业。截至7月,学院已走访易联众、厦门航空、金龙客车、厦门信息集团、厦门航空工业、科华数据等十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共商共建就业合作模式,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副校长邱伟杰带队赴易联众调研拓岗

副校长邱伟杰带队赴厦门航空调研拓岗

副校长江云宝带队赴金龙客车调研拓岗


秉持“四个结合”,推动健全企业支持办学良好机制

为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就业信息岗位服务平台与机制,学院以“访企拓岗”行动为契机,梳理完善就业重点单位信息,发掘一批吸纳毕业生稳定就业的优质企业和单位,加强与重点单位重点沟通合作。在“访企拓岗”专项活动开展期间,学院始终秉持“四个结合”原则:坚持专项行动与党政领导日常工作相结合,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坚持专项行动与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部署相结合,把握专项行动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专项行动与校友工作相结合,多方挖掘校友资源;坚持专项行动与国内合作推进事项相结合,全方位走访,拓宽就业市场。

为实现搭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平台,学院积极与易联众集团、新峰科技、空军某部等相关单位开展合作,推动共建一批科研育人引才平台和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在“访企拓岗”后,为进一步加强合作,易联众集团CEO吴梁斌带队回访学院并开展洽谈,加强校企联动,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此外,学院选派优秀学生到易联众集团开展实习,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工科人才,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方向,为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易联众集团CEO吴梁斌带队回访航空航天学院

易联众集团与航空航天学院实习实践开班仪式

院党委书记王康平带队赴新峰科技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揭牌

院党委书记王康平、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高斌带队

赴空军某部开展拓岗交流活动

坚持“跟踪反馈”,重视走访就业跟踪调查反馈作用

学院坚持就业跟踪反馈,积极开展社会需求调查,精准了解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就业指导提供依据,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学院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关怀,充分利用教职工日常出差交流、暑期社会实践等契机深入成都飞机、京东方、航天科工集团、黎阳发动机、大疆无人机等企业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情况,认真听取毕业生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方法。通过深入了解企业与毕业生双方意向反馈,学院精准把握双方需求,实现为企业提供专业型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又积极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匹配的岗位机会的双赢合作机制。

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高斌带队赴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开展拓岗交流活动

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高斌带队赴京东方科技集团(BOE)开展拓岗交流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队师生赴福建龙净环保开展社会实践及拓岗调研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队师生赴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社会实践及拓岗调研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队师生赴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开展社会实践及拓岗调研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队师生赴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开展社会实践及拓岗调研活动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落实“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工作,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航空航天学院坚持“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凝心聚力、全员联动,书记、院长等党政领导动员全体教职工广泛参与,扩大参与范围和走访的覆盖面,营造走访企业、开拓就业市场浓厚氛围。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也初见成效,在2022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截止7月中旬,学院毕业生的初步离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1%。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毕业生长期用人单位信息库,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坚持走访企业的同时不断推动校企合作、长效人才就业机制与体系的建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全力确保毕业生就业“质”“量”双突破。


(航空航天学院 倪建超)